新加坡大選 執政黨放大危機感迫人民選邊站 文:戴子魚

特朗普2.0衝擊全球政經秩序,原來也造就了政治得益者,部分面對下台壓力民主政體國家的執政黨,利用這帖靈丹妙藥保住執政地位,繼加拿大和澳洲兩個執政黨,在大選卯足勁操作關稅戰危及國家經濟議題,喚起人民危機感,成功輾壓對手,新加坡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也在剛過去的大選照辦煮碗,向人民散播這種危機感,勝出國會換屆選舉。

觀察新加坡大選,前提並不是政黨輪替,而是一黨獨大的人民行動黨,透過每五年一次的國會選舉進行自我政治體檢,觀察執政黨與在野黨國會議席的增減和得票率等數據,了解人民對執政黨管治國家的滿意度,作為未來五年改善施政的參考。

可以說,今次新加坡大選,同時是執政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保衛戰與去年成為黨內第四代領導核心、現任總理黃循財的個人選戰,是否獲得主流民意認受與信任,賦予強力委托,在未來五年領導管治團隊治理國家。

人民行動黨是否如坊間部分媒體所形容的取得大勝?可以嘗試從三個數字分析,新一屆國會共97個選舉議席,人民行動黨取得87席,較上屆增添4席,取得絕對多數的九成議席,算得上是大勝,至於在野黨派最大反對黨工人黨,選前評估有望增加議席,雖然最終落空,仍然成功固守基本盤守住10席,並且受惠最高票落選候選人制度,將額外獲得兩個非選區議席,新加坡政治版圖保持朝大野極少格局。

除了國會議席數目變化,觀察新加坡大選的另一個指標是執政黨得票率,今屆大選人民行動黨全國得票率為65.57%,高於上屆接近谷底的61.24%越4個百分點,反映支持度止跌回升,然而,相比於過往多屆大選得票率均在七成以上,今屆反彈僅少幅成長不足5%,堪稱強差人意,其實不符黨內預期。

新加坡歷屆大選,選舉議題均聚焦本土,由物價、房價、社會援助、移民,到近年探討政治多元化及國會制衡,讓長期一黨獨大的人民行動黨感受壓力,必須有所回應。然而,今屆大選在特朗普2.0關稅戰擾動之下,新加坡選民感受到國家的未來發展處於危機之中,憂慮關稅戰及地緣政治風險波及經濟增長,執政黨順水推舟,放大危機感,導引民情「求穩定」唯一票投執政黨。

借用台灣選舉民進黨必不可少的催票套路,販賣廉價「芒果乾」(亡國感),新加坡不存在亡國問題,能否維持經濟發展攸關全民生活品質才是主軸,人民行動黨擁有執政優勢設定選戰議題,轉化關稅戰危機為黨爭取大勝的契機,黃循財與國務資政李顯龍選前頻放重話,再次展現家長式管治姿態,要求人民在當前國家陷入危機之際作出正確選擇,不要選出已故開國總理李光耀口中的「愚蠢政府」,只有執政黨可以帶領國家衝出困局,這種沒有半點謙卑,近乎語帶命令,捨我其誰的救世主式言論,完全折射出長期執政的一貫權力傲慢精英心態。

李顯龍直接警告「不要玩危險遊戲」,黃循財則在選舉動員大會強調,他需要人民強力的授權,帶領新加坡度過因為特朗普徵收關稅而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並且警告執政黨議席減少,以及政府資深部長流失,都會危及執政黨高效管治的效率,放大人民危機感,穩住基本盤,爭取中間選民求國家穩定而主動靠攏,削弱在野黨得票,力爭最大勝果。

如果在太平盛世,新加坡經濟一片榮景,上述形同危言聳聽,脅迫人民選邊站,強力授權,奉上最大委托任碌信用卡的言論,聽進選民,特別是年輕一代,肯定十分礙耳,尤如替在野黨拉票,但關稅戰可能危及新加坡作為全球供應鏈中心的地位,選民展現務實與理性,願意繼續選擇一直帶領國家的執政黨。

黃循財一再拋出不能讓政府資深部長流失的議題,源於他的一場政治豪賭,執政黨在新劃的榜鵝集選區面對工人黨全新人參選團隊挑戰,選情告急,被迫陣前易將,改派負責對美關稅貿易談判的副總理暨貿工部長顏金勇空降領軍參選,加上執政黨在其他幾個競爭激烈的集選區,均由資深部長領軍,演成今次大選的焦點議題。

在野工人黨批評黃循財讓多位資深部長落區冒險「輕率和不負責任」,一旦落選,政府將會失去更多經驗豐富官員,足以證明黃循財聲稱政府流失資深部長影響管治效率的說法與事實不符,否則他應該讓顏金勇等資深部長在安全區參選保證當選,繼續取得國會議員身份以符合憲法規定出任內閣部長,維持管治團隊的穩定性和高效率。

不過,在關稅戰危機感籠罩之下,新加坡選民傾向接受黃循財的警告,最終顏金勇領導的行動黨團隊以55.17%對44.83%得票,擊敗工人黨團隊,其他幾位資深部長也大獲全勝,正是求穩選戰氛圍持續發酵的結果。

至於最大在野黨工人黨,雖然議席未有增加,但在多個選區得票率都呈現有意義增長,與執政黨候選人差距由個位數至10多個百分點,整體得票率維持五成多,與上屆持平,顯示工人黨多年在阿裕尼、後港和盛港根據地苦心經營,已經築牢基本盤,即使今次選舉議題導致主流民意更傾向於執政黨,但工人黨的支持者並未流失,經過這一次嚴峻選舉考驗,工人黨奠下了未來進一步拓闊作為國會最大、也是唯一在野黨的空間。

相對於工人黨成功守住國會議席,其他在野黨際遇大不同,得票率下降,其中前進黨在上屆選舉憑藉最高得票率落選制度,獲得兩個國會非選區議席,成為國會第二反對黨,進入議會「學習」參與國政,可惜今次大選崩盤,得票率下降,兩個非選區議席拱手相讓予工人黨,新加坡多個在野小黨均面對泡沫化危機。

事實上,由於大選議題聚焦關稅戰與經濟議題,正是在野小黨派的短板,部分在野黨為了搶眼球,不惜踩紅線挑動對立情緒,操作一向被視為禁忌的族群與宗教矛盾等議題,多年來,這些撕裂與分化社會的敏感議題,一向列入國安層面處理,李顯龍與黃循財已表明高度關注,將會進一步了解情況。可以看到,部分在野黨為了挽救選情藥石亂投,與主流民意求穩背道而馳,導致選票流失。

這次新加坡大選連結兩個數字符號,其一是正值國父李光耀逝世十周年,其二是今年適逢建國60周年,外界𣎴乏形容這是新加坡真正結束「李氏王朝」後的首次選舉,讓在建國後出生的第四代領導核心黃循財擁有更大空間,以新風格帶領管治團隊迎向新時代,問題是新加坡真的可以走出李光耀生前定下的管治「家規」嗎?

可以用一個例子說明李光耀效應是否完全退潮,已經退居國務資政的第三代領導核心、李光耀長子前總理李顯龍仍然領軍出選宏茂橋集選區,以壓倒性的78.95%得票率勝出,擊敗人民力量黨與新加坡統一黨,穩守這個首次出現三方對決的集選區,李顯龍團隊得票率接近八成,兩個在野黨參選團隊完全陪跑,足以說明一切。

作為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核心的黃循財選前則這樣向人民喊話:「請審慎考慮,這不是一場賭博,這是你的家庭,你的未來,我們的新加坡。」

這一番說詞,令人憶起45年前李光耀在一場群衆大會演講說過的話:「不論誰管理新加坡,都必須要有鐵一般的毅力,這不是紙牌遊戲,這攸關你我的生存。」

比對上述兩段言論,由範式到傳遞訊息的思路均如出一轍,李光耀一手創立人民行動黨,60年前建國至今,一黨獨大管治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長期培養的黨內治國精英,體內均注入了李光耀基因,人民行動黨一日繼續執政,李光耀音容宛在。

文:戴子魚

資深傳媒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